仍需归零,忆及初心。正确认知自己,方能以己度人,以人察世,从而看懂世界的美。

【楼诚深夜60分】明家香

民国三十二年,国内抗日力量在地下繁衍壮大,如溪流入海渐渐汇聚成一股虽不可见、却极其坚韧浩荡的力量。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觉醒,他们不再麻木地安于一隅等待灾难过去,而是若有若无地偏向抵抗与不妥协这一厢。

民心暗移,延安方面在持久的艰苦之后,迎来了愈见明朗的局势。这于明楼和阿诚而言,原本是好事。


三月下旬的一日清晨,时值周末。天气回暖,院内已经可供人散步与运动。

上午十点左右,明楼与阿诚打完球,在院中石桌上饮茶吃着甜糕。桌旁放着一本商会郑先生送来的新出版书籍。三月底刚出版,书中大意偏向维护重庆政府,鼓吹与歌颂蒋方主义。而将八路军、新四军斥为牛鬼蛇神、“新式军阀”、“变相割据”。[1]

阿诚大致翻完,将书合上看向正斟茶的明楼:

“正是最后的阶段了,这时候操戈相向,不怕...”

明楼笑着看他一眼,将茶水推向阿诚一杯:“日本多次战事失利给他们吃了定心丸,此时再不为自己制造舆论拉拢人心,一旦日本被打出去,这天下就要真拱手送给我军了。”

阿诚接过茶杯,两指捏住杯沿握在手中。正要饮茶,听见阿香在后面喊“明堂少爷!”。大哥饮茶的动作也是一顿,抬头看着远处。

阿诚放下茶杯半转过身,明堂大哥正虎步生威地朝他们走来。阿香在后面急急地赶,眼见赶不上了,停在原地绞着手指无措地看阿诚和明楼。

明楼摆摆手,让她回去。

她咬咬唇角,点头转身往客厅走。走几步还回过来不放心地看几眼。

没等明楼拖开椅子站直,明堂已经跨到他眼前,用力将手中一沓大字报一样的东西摔在了桌子上,抬手指着明楼骂:

“看见没?骂我‘明家香’是汉奸走狗做出的东西!最近除了一些老主顾还捎带着买一买,其他各店面不是门庭冷落就是满墙的这些玩意儿。明楼,你实话告诉我,你这官做的对不对得起自己良心,对不对得起我明家几代的声誉!”

阿诚看着大哥捡起桌上的一摞一张张细看,便一言不发地绕过茶桌站到他身后去。只抬头看了一眼怒火中烧的明堂哥,便静默地侧目于明楼。

明楼看完,将其放回原位,笑着请明堂坐:“你也知道这些进步学生总是想搞出一些动静来以示革命,明堂哥,你先不要动怒,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。”

阿诚上前取出一个倒扣着的茶盏,添茶递给明堂。

明堂气鼓鼓地在阿诚原先的椅子上坐下,接过茶水一口灌下,将杯盏重重放回桌面。

明楼看一眼阿诚,也坐回去。

“对于最近的市民拒买一些商品的事件,我也多多少少有所耳闻。政府和经济司已经在想办法,从销往各地的关税收取上做了调整。同时也偏向卡严其他类似产品的营销。所以明堂哥,你再给我点儿时间。”

明堂将自己侧坐着的身子转正,对着明楼一脸郑重地劝:“明楼啊,我就不明白当初你放着好好的教授不做,回来上海趟这趟浑水做什么!古往今来哪个像你这样身份的人有好下场了?”

明堂说的隐晦,可明楼懂他的意思。他口中“这样身份的人”,指的是卖国求权的汉奸。

见明楼和阿诚不说话,明堂放缓了语气。

“我是个商人,明家香自我接手起也风光了一段时间,我以它为荣。但我姓明,我不止是担心商号的牌子在别人那里被抹了黑,我担心的是明家的祖上被人骂呀。”他叹了口气,慢慢收拾起桌上的那些字报,“今天我来,不是为了让你给我出主意,不是像上次一样有人抢了我的生意。而是它因为我们自己的问题,被别人给诟病了,它都姓不了‘明’了。”他看着明楼,等着对方给一个说法。

可明楼只是低头喝了口茶。阿诚等他喝完,上前提起茶壶给他添满。见明堂的杯中也空了,便带着笑问:“明堂哥,我给你斟满。”

明堂细细地打量他俩,将茶盏从自己面前推开,握着手中的东西起身。

“不必了,明堂多谢长官款待。”看了一眼明楼,转身快步离开。

明楼慢慢地将茶盏转正,瓷纹对着自己。半晌仰头将茶水饮尽,喉间似梗着一道什么东西,使得他不这么做就吞不下去。

阿诚将椅子往这边提了提,于明楼旁侧坐下来,握住大哥另一只手。

明楼反握,朝他看过去。眼中说不清是什么,阿诚只觉得那里无波无澜,却又翻江倒海。

他另一只手也覆上来,握住明楼的手,举到自己唇边贴上去。

“大哥,再等几年。再等几年我们就可以去向明堂哥赔罪了。”

明楼眼中漾起一道纹理,带着些许不确定地问:“来得及吗?”

阿诚笑着点头:“当然。我们也姓明啊。”眼角却滑下泪来,滴在明楼的手背上。

明楼长舒了一口气,闭了闭眼睛。

“是啊。”

明家香,它不只是一个香水的牌子。

它是我明家做人的规格,所受的家教,和应有的担当。

我明楼,问心无愧。

他松开茶盏,抬手擦去阿诚眼角的湿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其他文点这里

[1]由陶希圣执笔以蒋名义发表的《中国之命运》一书出版。这本书伪造和涂改中国历史,歌颂封建主义,鼓吹法西斯主义,攻击共|产主义和自由主义,污蔑八路军、新四军为"新式军阀"、"变相割据",暗示两年内要消灭共。它的出版,是蒋介石集团发动反共内战的舆论准备。

评论(46)
热度(182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不羡归 | Powered by LOFTER